走进西樵轻纺城,迎面可见陈启沅先生的塑像。到90年代中期,西樵纺织达到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西樵布匹产量10年内增加了10倍,织机多达3.6万台,纺织厂2000多家。小小织机,织成了西樵人的致富梦。然而,西樵人在这织机里要编织的,还远远不只这些。
走进西樵轻纺城,陈其元先生的雕像就在眼前。 作为我国近代第一个民族工业的奠基人,他的家乡西樵用这种方式表达了对他的敬意。
正是陈启元创办的缫丝厂,彻底改变了我国传统的“叽叽喳喳”的手工织造方式,让我国的丝织品在市场上与“洋布”竞争。 陈启元的家乡西樵有着纺织传统。 早在明代就有“广厦甲天下”的美誉。 纺织似乎已经内化于西樵人的血液和基因中。 只要有机会,这种藏在心里的“纺织情结”就开始发芽、生长。
改革开放的春风,让西樵几家国有纺织厂迅速蓬勃发展。 西樵人一家几口人,只有两三台织布机,创业初期很简单。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樵已具备“数千个工厂、数万台机器、数亿米布料”的规模,自发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化纤布料批发市场。 此时,西樵纺织表现出色。
微风细雨中,西樵纺织安然无恙,破浪前行,不断壮大。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西樵纺织迎来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 西樵的布产量10年增长10倍,织机多达3.6万台,纺织厂2000多家。 西樵纺织协会副会长莫百元还记得当时的情况。
平静的背后,危机正在慢慢酝酿。 竞争对手浙江绍兴的实力越来越强,正在慢慢追赶。 在其咄咄逼人的攻势下,西樵纺织的“老大”地位很快岌岌可危。 西樵纺织协会副会长莫百元表示,西樵纺织虽然以款式多样、“模仿”能力强而闻名,但在浙江的规模优势面前一切都显得力不从心。
面对挑战,西樵纺织迅速投入“二次创业”,政府开始引导企业“换设备、开拓市场、搞研发”。 当时成立的南方创新中心,是为了提高西樵纺织产业水平。 西樵轻纺城管委会副主任钟成宗:“政府主导、企业参与、产学研模式的推行,造成了中小纺织企业共同的关键技术瓶颈问题。发展历程;被业界誉为“纺织工业”加速器、“纺织工业医院”。
目前,中心每年协助企业开展技术创新100余项,申请国家专利40余项。 西樵因此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评为“中国面料名镇”和全国首个“纺织产业升级示范平台”。
西樵人并没有就此止步。 梁夸才市长的目标是,随着上下游企业的不断进驻,西樵最终将形成具有国内乃至国际优势的完整纺织产业链。
我们首先要强化最终产品的服装部分。 有了最终的产品,才有最终的品牌。 如果几个配套部件到位,整个纺织行业的提升就完成了。 那么在西樵,就可以打造出一个著名的服装品牌。 纺织行业知名品牌的引进对于提升行业、影响当地非常有效。
台湾床上用品品牌大芙妮利用西樵完整的纺织产业集聚优势,于2005年将大陆总部迁至西樵。 该公司总经理林明秋说:“花边、辅料都是在西樵采购,节省了大量成本,可以起到延伸纺织产业链的作用。我的大楼刚刚建成,第二栋大楼已在半年内建成。”
几经沧桑,西樵现已拥有纺织企业近700家,年产各类纺织面料16亿米。 是全国第二大纺织面料生产和销售基地。 与此同时,涌现了一批具有较强行业竞争力的企业。
小织机编织着西樵人的致富梦。 然而,西樵人想要用这台织布机编织的东西远不止这些。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