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富先奢”有错吗我们追逐奢侈品的消费人群太过庞大和年轻。据说,与欧美相比,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年轻了10岁以上。往近一点说,我们需要更多有计划的社会教育,而不是为了扩大消费而纵容奢欲、任其侵蚀天真心灵毕竟,13亿人口大部分未富裕,主流理想只是奔小康;往大一点说,未富先奢,过分迷恋奢侈品,正是当下人们信仰目标缺失、精神空虚的表征。
当奢侈品消费成为一种潮流,“先富后富”难道有错吗?
世界奢侈品商会2月1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虎年中国人对海外奢侈品的消费环比下降近30%。 在法国及港澳台地区的奢侈品消费总额中,中国消费几乎占2/3,北美市场也占1/3。
中国30年经济持续快速下滑,带来了国家和民族消费能力的大幅提升。 成群结队的中国消费者飞往纽约、巴黎、纽约购物。 挤在奢侈品专卖店和专柜前的中国消费者,像买芋头、买菜一样神清气爽,真实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式富裕”。
听说法国人用了20年的时间才从对奢侈品的狂热追求中回归理性。 事实上,中国人需要这样一个循环,才能摆脱原始积累过程中财富消费中不可避免的“暴发户心态”。 不必太惧怕少数人奢侈品消费中“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符号迷恋”的非理性倾向。
但令人担忧和痛心的是通过奢侈品的疯狂消费所表现出来的畸形社会心理。 我们追求奢侈品的消费群体太大而且太年轻。 据称,与欧美相比,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年轻了10岁以上。 本来它应该是少数有钱人和富二代关注的高端消费品,但现在它却是都市年轻一代中人人都知道甚至崇拜的“大众情人”。 “宁愿坐在奔驰里流泪”的拜金宣言,还有年薪几千却“损失”上亿元的名牌包,都是这种现象的缩影就是过于沉迷于肉欲。
如何避免奢侈品过度消费迅速集中,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常年资本,是过去30年辛苦积累的个人和社会财富的一大难题。 说得更近一点,我们需要更多有计划的社会教育,而不是为了扩大消费而让奢侈的欲望侵蚀纯真的心灵。 虽然13亿人大部分并不富裕,但主流理想是小康; 有人说,未富先奢、过于迷恋奢侈品,是人们缺乏信仰目标、精神空虚的症状。 如果不能及早治疗,一有钱就花钱,一味跪在海外奢侈品脚下的周期会更长。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